人才困境正被打破 35家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7  作者:工控网  浏览次数:173
     近年来,由人工智能所引发的国际竞争愈发激烈,不少国家都希望率先抢占人工智能高地,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但我国由于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落后,导致专业人才数量跟不上技术发展以及市场潜力释放下的人才需求,使得我国人工智能的崛起、发展和赶超遭遇严重阻碍。
    值此情况,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落实人工智能教育谋划,正成为接下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就在不久前,浙江大学明确表示已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并成功获教育部审批,计划在2019年正式开始招生,所招学生将全部纳入新设立的竺可桢学院图灵班。这意味着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计划已经正式开始实施,而高校正成为行动开展的重要主体。
    众所周知,2017年被称为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教育部深入论证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内涵,积极推进一级学科建设,科学合理、稳步有序地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这过程中做出的重要决定便是: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
    因此这两年来,国内一批高校相继设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快速助推人工智能人才体系的健全发展。
    先是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该校雁栖湖校区揭牌;之后同年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也正式揭牌成立;此外同年12月,南宁学院也与科大讯飞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至此,各大高校通过不同的办学形式,纷纷落地了各自的人工智能学院。
    而今年以来,有关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步伐还在进一步加快。1月13日,湖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湖南工业大学隆重举行。标志着湖南工业大学在重大项目开发、高层次人才培育、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搭建了新的平台,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及促进株洲本土企业的整体研发水平。
    资料显示,在2016年12月,湖南工业大学便已经组建过“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院士工作站,提前为人工智能学科师资队伍的成长打下过基础。同时近几年,湖南工业大学围绕国家和地方战略,也在积极与研究机构展开“科教融合、产学合作”的紧密合作。可以说多次的产学研政融合,是湖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功设立的基础和关键。
    今年3月底,教育部也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的结果,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之中,专业代码080717T,学位授予门类工学。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正式纳入国内高校的本科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资格。
    高校相继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以及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与落实,势必起到正面的、积极的示范作用。
    当前,打开某知名招聘网站,搜索“人工智能”后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工智能的招聘岗位都具有高度诱惑力的薪酬,这使得我国人工智能学科人才需求缺口每年接近100万。在如此大的需求缺口之下,众多高校的布局求变与结构调整,将有望带动从高到低整体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助推人才培养的加速实现。
    再加上当前人社部等3部门已经将人工智能相关职位列为13大新职业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专业设立与发展的持续推进,我国的人工智能人才短缺局面将得到有力改善,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够得到显著增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展会
微信公众号
qq群
 
工控网 | 工控文库 | 工控视频 | 工控软件 | 在线教育 | 用户使用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有文档及文件资料,除特别标明本站原创外,均来自互联网及网友上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我们保留版权,任何涉嫌侵犯本站版权的行为,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