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浪潮下,最终受苦的还是工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2  作者:工控网  浏览次数:303
     近几年以来,“机器换人”这个词一直被推到制造业改革风口上,对于人工劳动力集中型的富士康来说,“机器换人”是头等大事。据早前富士康透露,截至2019年1月,富士康已完成部署4万台自研的“Foxbot”工业机器人,预计在2020年,将生产自动化率做到30%。
    随着“机器换人”,越来越多的工人却表示比以前工作更加累,不免让人不解。
    很多企业顺着“机器换人”的发展潮流,将机器人强行的塞进工厂运作中,但这种无谓的“机器换人”确实徒增企业和生产工人的压力和一系列问题。
    “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很多工厂中,机器人在生产线上仅能做较为普通、简单的工作,比如在电子制造业中较为广泛使用的机械臂,以及搬运货物、物流拣选,亦或者五金行业中的抛光、打磨、焊接、喷涂等等。
    这些机器人仅仅替代了这些极为简单的工作,与大势所趋的智能化生产差距甚大。
    “机器换人”可能致使工人失业
    以富士康的“机器换人”来说,我们可以预估,未来的工厂至少减少将近一半的工人,各制造企业或多或少的工人替代率都将达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按照当前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的脚步来说,那些较为“落后”的工人也会很正常的被失业。
    “机器换人”会“吃掉”工人的工资
    “机器换人”也就造成机器人与工人存在着竞争关系,那么,企业在招人的时候,就有了谈工资的砝码。就极有可能出现企业压低工人工资、企业强迫工人在条件恶劣的生产线上继续高强度工作、政府减少社会福利保障等情况。
    小结
    就当前形势来看,“机器换人”主要要做的是如何将机器人融入工厂,而不是强行塞进工厂,如何协调机器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展会
微信公众号
qq群
 
工控网 | 工控文库 | 工控视频 | 工控软件 | 在线教育 | 用户使用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有文档及文件资料,除特别标明本站原创外,均来自互联网及网友上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我们保留版权,任何涉嫌侵犯本站版权的行为,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