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迈斯半导体CEO:为美好生活打造智能传感器制胜组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01  作者:工控网  浏览次数:305
     半导体下游应用的需求通常会伴随宏观经济、工业制造和居民消费偏好而波动,所以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变化确实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少调整。但我始终坚信,能够帮助实现产品差异化的企业最终都将获得逆市增长的机会。
    站在2018年,回看智能手机产业过去十年的变迁,十年前的我们都没有想到这十年手机的变革;无论是指纹识别、双摄、还是OLED的引入,厂商们的目标都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创新,吸引消费者去购买,而3D传感则是现在以及接下来持续一段时间内,厂商所关注的热点,这也是我们专注所在。同样地,我们不难预见,十年后的手机将会搭载更多人工智能,传感器便是核心器件。
艾迈斯半导体CEO
    AlexanderEverke,艾迈斯半导体(ams)CEO
    我们十分看好3D传感技术在智能手机和汽车两个市场的发展,预计其年复合增长率将有望突破两位数。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国智能手机OEM的创新速度非常迅猛。无论采用何种3D传感技术:结构光、飞行时间、还是主动立体视觉,都能够满足终端市场的需求。即便手机市场的整体出货量有所下滑,但由于新的应用场景层出不穷,使得每一部手机中3D传感器件的数量始终保持增长。
    先进3D成像技术(例如脸部识别)的手机前置应用就是最好例证,这是实现安全在线支付以及动态深度脸部扫描等其他应用所必不可少的技术。今后,综合激光发射器设计、光学封装和结构光传感技术的3D成像系统芯片,将给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带来更多革命性变化,并极大改变手势传感、面部扫描和3D建模技术的走向。
    不过,3D传感只是手机创新的一个方向。在可预见的未来,光谱传感、生物传感、MEMS话筒、环境光和红外接近、颜色传感、主动降噪(ANC)和手势传感等先进科技,都将进入到智能手机中。
    汽车领域也是同样的情况。预计到2026年,中国汽车市场容量将会达到3,400万辆,其中乘用车预估2,900万辆。尽管新车增速放缓,但在以驾驶员身份验证、驾驶员状态监控、固态LiDAR、投影照明、车厢内3D传感和位置传感器为代表的,能够为道路、车辆和驾驶员提供传感技术,实现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驾驶的新兴应用中蕴藏着巨大商机,这使得每辆车内的半导体器件数量正不断得以提高。
    其实除了汽车与智能手机/移动设备市场外,通信、医疗与工业也都是传感器需求旺盛的细分市场。众所周知,医疗健康行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高性能CT、高图像质量X射线平板探测仪,到可以实现全天候精确、快速且便利的无袖带式血压测量仪,再到用于微创手术的微型内窥镜,技术正成为医疗健康行业重要的驱动因素。
    随着全球制造业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代表正快速崛起,3D位置传感、自动化机器人、模式识别、高光谱成像(HSI)等应用对高性能传感技术的需求极为旺盛。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技术甚至已经被拓展到了工业领域,仓储/分发机器人凭借该项技术实现了差异化的创新。
 
关键词: 半导体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展会
微信公众号
qq群
 
工控网 | 工控文库 | 工控视频 | 工控软件 | 在线教育 | 用户使用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有文档及文件资料,除特别标明本站原创外,均来自互联网及网友上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我们保留版权,任何涉嫌侵犯本站版权的行为,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