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下,MCU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3  作者:工控网  浏览次数:271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MCU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期间,作为国际领先的MCU厂商,意法半导体中国区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经理谈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谈俊表示,人工智能不仅仅需要云端一样的大脑来进行数据的处理,也需要神经末梢来进行控制。
    而MCU在人工智能时代,无论对于哪一个市场而言,都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神经末梢的角色。
    因此,对于这一市场而言,谈俊认为,目前的首要目标是寻找如何用机器替代人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并不是从高端市场开始的,而是从低端的、简单的人工劳动替代向高端的、精细化的分工进行逐级的缓慢的替代。以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而言,其根本目标是用机器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这不仅能够降低工厂生产和运作的成本,也能够进行远超人工的精细化操作。
    因此,在这一替代过程中,初级的替代进行的异常迅速。谈俊表示,这种替代,通过简单的MCU加执行程序就可以实现。
    记者在此前参观多家智能工厂的过程中也发现,初级的搬运工作已经能通过这一模式进行完全的替代,对于工厂的成本缩减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难发现,对于工厂智能化和自动化浪潮而言,这一必不可少的起步阶段。对于整个产业而言,其“换血”过程,也是从末梢神经开始逐步的落地实现。
    如果说,云端智能化是对整个产业进行大脑的重构,那么MCU对端侧的智能化改造就是重塑产业的骨干。
    同时,这一过程还在逐步的向上延伸,愈演愈烈,大有开始改造“神经系统”的趋势。
    谈俊指出,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推进,在设备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的同时,市场对于设备的体积也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个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唯一的手段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更多的芯片,实现更多的功能。
    在此背景之下,MCU与网络连接相结合成为了目前的一大趋势。尤其是在物联网市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产品功能延伸是的MCU不单单仅负责控制,也需要肩负起连接的“重任”。
    在谈俊看来,这一解决方案首先能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其次能够加速产品的开发,降低生产成本。
    除了以上提到的智能工厂和物联网之外,人工智能的触角正在扩展到更多的领域,而对于这些领域而言,虽然不同的应用对于芯片的要求都不尽相同,但是在ST看来,万变不离其宗,产业的换血和重塑都离不开MCU的支持。
    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ST一直在努力的拓宽自己的MCU产品线。
    据记者了解,ST目前主推的产品包括主打性价比优势的G0系列;主推网络连接功能的Stm32wb系列;主推高性能的F7H7产品线以及主打安全新能的L5产品等。
    当然,ST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传统强项:通用MUC。据ST透露,今年将会发布10款新产品,进一步实现对整个产业的全覆盖。
 
关键词: 工业自动化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展会
微信公众号
qq群
 
工控网 | 工控文库 | 工控视频 | 工控软件 | 在线教育 | 用户使用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有文档及文件资料,除特别标明本站原创外,均来自互联网及网友上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我们保留版权,任何涉嫌侵犯本站版权的行为,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