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假惧乱” 我国服务机器人还需破除“三宗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1  作者:机器人  浏览次数:312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幅乌托邦式的未来生活图景逐渐展开在我们面前:饿了有机器人来喂饭,累了有机器人来清洁,病了有机器人来治疗,乏了有机器人来提供娱乐......越来越多服务机器人的加速涌现和应用落地,推动着我们生活的美好向前。
    服务机器人潜力凸显增速喜人
    近年来,在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愈发凸显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获得了愈发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机器人在制造场景中的飞速扩张,生产领域的人机替代开始逐渐向生活领域的人机融合转变,机器人“人格化”特征的不断觉醒,让智能服务机器人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宠”。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去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2.5亿美元,五年来年均增速高于20%,在全球机器人整体市场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8亿美元。在高需求、高增速、高潜力的“三高”发展态势下,正在加速成为全球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不少行业人士也始终相信,在未来我国的确能成为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的主要带动点。这一方面离不开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加快的老龄化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工业机器人的迅猛增长态势,给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信心。
    发展遭到“假惧乱”问题阻碍
    不过,虽然行业发展信心很足,市场发展现状也还不错,但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终究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产品还在研发测试,市场上成熟的落地应用比较有限,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少问题。而具体来看,目前“假惧乱”是阻碍行业发展的主要三大问题。
    “假”即虚假,背后的意思是我国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技术还不够,产品伪智能现象严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不足,产业发展“噱头”大于实质。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研发能力的缺失以及核心技术的缺乏。
    “惧”即害怕,有避而远之的意思,所指的问题就是行业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偏低,接受度不高,服务机器人发展普及度和渗透率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服务机器人功能、技术无法满足用户要求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产品价格偏高、普及不到位、夸大智能宣传带来的不利结果。
    “乱”即混乱,很显然其所代表的是行业发展标准缺失、秩序混乱。由于产品标准和行业规范的不够完善,给了不少企业窃取政策红利、钻行业漏洞的机会,就会导致企业跟风、无序竞争、虚假宣传等问题的多发,最终使得行业发展乱象丛生。
    未来破除“三宗罪”需这样做
    那么,面对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三宗原罪”,我国究竟要如何做才能推动行业的稳步前进呢?
    事实上,眼下我国已经开始对这些问题的突破工作。政府通过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正在积极推进机器人产业的中高层次发展,并明确指出要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的无序发展。同时,国家也在加强核心零部件、技术创新、细分市场、资本并购等几个方面的突破,积极培育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以及部分龙头企业。
    而作为行业发展的主体,我国服务机器人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市场智能化、家庭化、产业化发展的需求,通过自身研发创新实力的增强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来满足市场用户的实际需要。并通过企业定位的明确深化,行业间的亲密合作,来减少市场恶性竞争,为国内服务机器人发展营造出一个和谐、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
    总而言之,“三宗罪”虽然制约着我国服务机器人的成熟发展,但我国的赎罪之旅已经展开,在未来市场发展的广阔蓝海不断显现的情况下,相信假以时日将三大问题逐一根除,我国的服务机器人发展终会迎来质变。
 
 
关键词: 机器人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展会
微信公众号
qq群
 
工控网 | 工控文库 | 工控视频 | 工控软件 | 在线教育 | 用户使用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有文档及文件资料,除特别标明本站原创外,均来自互联网及网友上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我们保留版权,任何涉嫌侵犯本站版权的行为,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