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源自网络视频截图
对于食品加工企业而言,卫龙绝对不是第一家出问题的知名企业。有知情人士向高工机器人网透露,许多厂家在产品的分拣、包装环节都是靠人工完成的,而其中的卫生环节把关并不到位,情况相当糟糕,不仅有人不戴手套,还有人直接在生产线“边吃边工作”。这位知情人士直言“看过现场之后再也不想吃零食了,”并表示自己已逐步开始用部分进口食品代替国产。此外,一些个人卫生用品也同样是在这样的卫生环境中生产的,长期使用,对消费者的健康必将带来极大隐患。
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生产的产品却要面临被消费者质疑,乃至沦落到被进口产品“替代”的地步,不得不说是种极大的讽刺。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大计,而且生产环节种的严格把关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在各行业都开始大举进行自动化升级,“机器换人”的今天,食品加工行业同样掀起了一股自动化热潮。其中,针对食品、药品加工而诞生的并联机器人是最适宜食品加工企业引进的设备,其极高的节拍和准确度能够很好的提升效率。以并联机器人行业新秀勃肯特的产品为例,其最高速度已达到400次/分钟,重复定位精度高达±0.01mm。除此之外,由并联机器人组成的现代化产线,也能很好的隔绝灰尘、杂物对食品的污染,避免细菌的滋生。

并联机器人还可以做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更好的节省人力。以果酱的装箱工位,每2小时就需要更换一次工人,而并联机器人可以突破人类难以突破的极限,这也是勃肯特机器人最大的优点。食品加工行业对卫生环境及工艺精度要求高,目前韩国所有的食品企业都不允许直接与人接触,而要求使用机器人,我国也有这个趋势,现阶段正在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在中美贸易关系前途未卜,机器人行业内部价格战频发的今天,并联机器人却凭借自身的特性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有消息显示,并联机器人的国内市场需求其实应该达到每年2-3万台的状况,但由于当前国内的劳动力相对而言还能够满足食品、药品等行业的需求,因此自动化需求尚未赢来爆发。但随着用人成本越来越高,企业面临“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的“三难”问题,而国家层面和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行业将不得不采取机器换人的方式进行产线升级,而中国的并联机器人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