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补短板”或在明年发力 更大范围减税势在必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6  作者:工控网  浏览次数:586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3日召开的会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明年将发力制造业“补短板”,加快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相比上个月反弹0.2个百分点至5.9%,这是自9月份以来连续第3个月反弹。制造业投资依然维持着从4月份以来的改善势头,前11个月同比增速上升0.4个百分点至9.5%。
    “鉴于在固定资产投资三驾马车中,制造业投资权重高于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因此制造业投资走强对稳定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明年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推手和领先指标——企业盈利增长持续放缓,预计会对制造业形成明显拖累。
    章俊认为,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未来政策重心会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转向“补短板”,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用制造业“补短板”来推动中国经济升级转型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考虑到明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自身加大资本开支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下降,政府可能会在信贷、财税以及产业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而推动高新科技研发和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加大。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从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深化增值税改革,制造业减税规模排在首位。5月份至10月份,制造业累计减税户数246万户,实现净减税714.5亿元,占税率降低带来总减税金额的39.8%。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今年对国家重点鼓励的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企业实施留抵退税,累计退还1148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享受留抵退税1061亿元,占92%。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制造业投资与民营企业信心密切相关。今年民营企业运行难度较大,一方面与经济下行、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企业利润回落、成本上升有关;另一方面,去杠杆、去产能、加强环保与规范税负缴纳等政策调整,对于民营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当前决策层已经表态强化民企地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给予民营经济宽松的政策空间和资金支持等,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会延续这一政策方向。
    沈建光表示,考虑到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已降低,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真正体现“积极”,预计2019年财政赤字率目标会进一步上调至3%,更大范围的减税也势在必行。近一段时间,决策层对于减税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围绕如何加大减税力度、切实降低企业税负、降低社保费率、降低行政性收费等方面给出更多部署。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展会
微信公众号
qq群
 
工控网 | 工控文库 | 工控视频 | 工控软件 | 在线教育 | 用户使用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有文档及文件资料,除特别标明本站原创外,均来自互联网及网友上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我们保留版权,任何涉嫌侵犯本站版权的行为,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